五月的微風,情深意暖,伴著夏韻,吹開了各種奇花異卉,家鄉的田園地邊、坡嶺溪畔,一墩墩一叢叢的金針開始抽薹了,一支支花箭從綠葉間抽出來,綴滿了朵朵黃綠色的花蕾,初夏時節盛開橘黃色的花朵,6個花瓣圍繞著長長的花蕊,呈喇叭狀開放,在雜草叢中格外耀眼,散發著幽幽清香。這就是萱草花。在兩千多年前,云顶4008手机版的祖先把她比喻成“母親花”。它比康乃馨更早成為中國的母親花,現在也是世界的母親花。萱草,又名忘憂草、金針菜。根入藥,味甘性涼,有清熱利尿、涼血止血作用。花可作菜,但必須煮熟透方可吃。
《詩經·衛風·伯兮》曰:“焉得諼草,言樹之背。”朱熹注:“諼草,令人忘憂;背,北堂也。”諼草即萱草,又稱“忘憂草”;北堂代表母親。“北堂幽暗,可以種萱。”兒子從軍遠征,在北堂旁邊種上萱草,母親見到萱草花,便可緩解對兒女的思念之情。《博物志》說:“萱草,食之令人好歡樂,忘憂思,故曰忘憂草。”唐代詩人孟郊命運坎坷,仕途多蹇,連續兩年參加科舉考試都名落孫山。望子成龍的母親對兒子寄予厚望,在孟郊46歲那年,母親讓兒子再次赴京城趕考,以博得一個好前程。當孟郊半夜醒來時,看到母親還在燈下一針一線為自己縫補明天遠行要穿的衣服,淚眼婆娑,悄然起身,借著月光在堂屋的臺階旁栽下幾株萱草花。臨行前,母親千叮嚀萬囑咐,依依不舍。孟郊有感而發,吟誦《游子詩》:“萱草生堂階,游子行天涯。慈親倚堂門,不見萱草花。”這一次,孟郊不負母命,金榜題名。他欣喜異常,乘馬在長安城肆意兜風,詠唱出千古名句“春風得意馬蹄疾,一日看盡長安花”。其酣暢淋漓的得意之情躍然紙上。
古人以萱草花喻母親恰如其分。無論土地肥沃還是貧瘠,她都一往無前、堅韌不拔地生長著。在百花園里,她沒有牡丹花的雍容華貴、國色天香,也沒有梅花那樣傲霜斗雪、萬人景仰。然而,她依然亭亭玉立。蘇東坡有詩曰:“萱草雖微花,孤秀能自拔。亭亭亂葉中,一一芳心插。”萱草花是一種奉獻之花,在萬紫千紅的春天,她藏匿不露,不湊熱鬧,也不爭春。待到初夏,她悄然開放,消除世間憂愁,讓人快樂。南朝王融有“思君如萱草,一見乃忘憂”的詠唱,唐代白居易有“杜康能散悶,萱草解忘憂”的感嘆。秋天來臨時,她又將自己曬干,奉獻在人們的餐桌上。當人們身患病痛時,她化成良藥,醫病療傷。南朝謝惠連有詩曰:“積憤成疢痗,無萱將如何。”
萱草花開,每一朵,都是千里之外的游子對母親心心念念的思念和離愁;萱草花開,每一朵,都是母親牽掛的模樣,永遠開在等著孩子回家的路上。每每想起這母親之花,我就會想起母親溫暖的笑容,就會忘卻世間所有的煩惱和憂傷,心中涌起一股勇往直前的力量。
作者:李雪芬